劳动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特征,它以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指导,为我们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在社会主义教育中,劳动教育既是教育内容也是教育目的,意在培养青少年的劳动本领,引导他们树立劳动光荣的价值观念,保持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主人翁的劳动本色。从这个意义上说,劳动教育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途径。 现代社会生产要求劳动者的全面发…
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理论需要总结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社会主义运动和社会主义实践中的历史经验,回答时代的现实问题。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对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新成果,我们要密切关注和研究,有分析、有鉴别,既不能采取一概排斥的态度,也不能搞全盘照搬”。就此而言,总结我国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可以发现经历了从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到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转换,并…
俄罗斯联邦列宁共产主义青年团(以下简称“俄列宁共青团”)自称是苏联列宁共产主义青年团的继承者,在俄罗斯联邦共产党的指导下,于1999年2月在莫斯科恢复重建。从1999年重建至今,俄列宁共青团走过了21个年头,目前仍处于稳步发展时期,且这一阶段将长期持续下去。在俄列宁共青团发展过程中,该组织在支持俄共、进行意识形态斗争、切实服务青年和信息宣传等方面取得了较为…
习近平总书记在《辩证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中指出:“今天,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更加自觉地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更好在实际工作中把握现象和本质、形式和内容、原因和结果、偶然和必然、可能和现实、内因和外因、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国家发展才能具有最深厚的伟力——共享发展的着力点是脱贫攻坚 共享发展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把发展的目标、动力和结果有机统一起来,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科学的时代内涵。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成果显著,但脱贫攻坚绝不是轻轻松松一冲锋就能打赢的,从决定性成就到最终获得全方位胜利,依然面临艰巨的挑战。越到“冲刺”阶…
在马克思那里,社会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社会关系整体,并不是为了实现各自利益和满足彼此需要的外在集合。它在本质上蕴含着公共性的意蕴,即个人与共同体、个人生活与类生活的统一。社会不是与个人相对立的抽象的一般力量,而是个人自己的本质、财富和生活。 何为社会?在马克思看来,社会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是以人为中心的关系性存在。社会是“处于社会关系中的人本身”…
经典的著作历久弥新,在时间的打磨中愈发彰显真理的力量。毛泽东同志的著名文章《反对自由主义》就是这样。80多年过去了,党的建设的风雨历程,印证了毛泽东同志深邃的洞察、卓越的远见。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重读《反对自由主义》仍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为团结的大局奠定思想基础 《反对自由主义》写于1937年9月。这一年是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建设的关键时期。从…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把一个积贫积弱的旧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并日益走向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新中国。今天,国际社会都赞叹中国创造的“两大奇迹”:一是经济快速发展奇迹,二是社会长期稳定奇迹。这“两大奇迹”举世瞩目,而能够创造奇迹的原因更值得探究,因为这里蕴藏着中国的现代化为广大发展中国家走向现…
版权所有 © 2016 - 2025 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90536 京ICP备10054422号-1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