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对道德虚无主义的超越

道德在马克思思想中的地位,是近40年来当代英美马克思主义者争论的焦点问题。在争论中,有一种观点把马克思指认为道德虚无主义者。所谓“道德虚无主义”,是一种否认道德实存的伦理观点。综合来看,西方学者判定马克思是道德虚无主义者的“理由”主要有三个:一是认为马克思的彻底无神论立场,决定了他必然否定包括道德和伦理价值理念在内的一切超感性领域的存在;二是认为《…

2020-06-17

马克思关于贫困问题的论述及其当代价值

【摘要】消除贫困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线索,也是其哲学归旨的题中之义。马克思关于贫困问题的讨论一以贯之地存在于其思想图谱之中。透过马克思关于贫困思想的论述的棱镜,折射出的是致力于为人类解放而斗争的理论品格和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精神旨归。因此,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关于贫困问题的论述进行研究,对于我们深刻理解和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扶贫理论、做好脱贫攻…

2020-06-16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革命辩证法——重温列宁《论我国革命(评尼·…

《论我国革命(评尼·苏汉诺夫的札记)》,是列宁1923年1月16日和17日口授的一篇具有纲领意义的重要文章。在这篇不到3000字的短文中,列宁总结了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经验,批驳了普列汉诺夫、考茨基、苏汉诺夫等人借口俄国缺乏实现社会主义的客观经济前提来否定十月革命的论调,科学回答了经济文化落后的俄国,应不应该进行社会主义革命,能不能建设社会主义,以及如何建…

2020-05-27

从马克思恩格斯人与自然观看生态文明建设

早在两百年前,马克思恩格斯已经深刻揭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回应时代诉求,重读经典,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有一段人与自然关系的著名论述:“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我们决不像征服者统治异族人那样支配自然界,决不像站在自然界之外的人似的去支配…

2020-05-25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本演进、话语指向和发展理路

摘  要:从文本演进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在改革开放这一伟大觉醒和伟大革命中孕育和建构起来的,从“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到“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意味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核心命题的萌芽和确立;从“构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轮廓”到“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标志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轮廓的初步形成…

2020-05-21

类哲学的思想史考察——从黑格尔、费尔巴哈到马克思

对于马克思的类哲学的思想来源问题,国内外学界一直存在着不同见解。阿尔都塞认为,马克思的类哲学完全源于费尔巴哈的类哲学,是马克思在其思想还未成熟时期对费尔巴哈类哲学的直接继承。广松涉认为,马克思的类哲学是黑格尔的抽象思辨逻辑与青年黑格尔派及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相结合的产物,在本质上仍然是唯心主义的。国内学界关于马克思的类哲学也开展过讨论,同样出现了不同…

2020-05-19

马克思对形形色色共产主义的批判及其当代价值

摘  要:《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是马克思思想发展史上的一部恢弘著作,其中蕴含着许多丰富的理论养料,成为国内外学界研究的重要经典文献之一。《手稿》中马克思对当时盛行的形形色色共产主义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批判,从多维的角度阐释了现实的共产主义运动。当前对马克思批判形形色色共产主义的原因和内容进行分析,进一步理清马克思关于现实的共产…

2020-05-14

马克思关于调查研究的开篇之作——重温《摩泽尔记者的辩护》

《摩泽尔记者的辩护》发表在1843年1月出版的《莱茵报》上,它是马克思在担任《莱茵报》主编的第二年发表的文章。马克思写此文的目的是对莱茵省总督冯·沙培尔对《莱茵报》上记者发表的两篇文章提出无理指责并要求报刊作出解释的回应。马克思以摩泽尔记者的名义,在仔细分析了各种材料,对摩泽尔河沿岸地区居民生活状况进行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以极其详尽的事实和无可辩驳…

2020-05-13

在主题教育中坚持和弘扬马克思主义学风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主线。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推动工作,必须坚持和弘扬马克思主义学风。 坚持马克思主义学风是党历次集中教育的不变要求。重视学习是我们党推动事业发展的优良传统,组织开展集中学习教育是一条成功经验。从革…

2020-05-12

版权所有 © 2016 - 2025 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90536  京ICP备10054422号-1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