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搜索结果共0 篇

“大思政课”视域下红色场馆育人模式探析

构建红色场馆育人模式是适应新时代“大思政课”建设的需要,对于高校传承红色文化、推进“大思政课”综合改革、提升铸魂育人水平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红色场馆育人具有鲜明的政治引领性、鲜亮的红色基因传承性、独特

2023-09-1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则是实现社

2023-09-13

历史唯物主义的具体化路径

恩格斯在1890年8月5日写给康拉德·施米特的信中谈道,“对德国的许多青年著作家来说,‘唯物主义’这个词大体上只是一个套语,他们把套语当做标签贴到各种事物上去,再不作进一步的研究,就是说,他们一把这个标签贴

2023-09-13

全过程人民民主内蕴的系统性制度评价标准——中国式民主话语体…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过程中取得的理论和实践成果,它不仅是对民主内在的政治发展规律的认识的深化,也是对外在的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需求的有效回

2023-09-13

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的五大突出特性

核心观点 ●中华文明的特性阐发正是对其内涵定义的正本清源,以一种整体性观念和全方位、立体化的认识方法塑造了中华文明的价值特质,对于我们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历史、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2023-09-13

西方殖民统治的历史真相——马克思《伦敦笔记》研究

[摘  要] 传统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在探讨马克思对西方殖民主义问题的研究时,只关注其极少量公开发表的文献。马克思在思考某些专题时偶尔对西方殖民主义作出的旁及式议论,似乎给人一种他对于殖民主义问

2023-09-13

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视角深入把握“六个必须坚持”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继续推进理论创新的科学方法,即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必须坚持胸怀天下。这“六个必须坚持”,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

2023-09-13

推动教育强国建设行稳致远——5年来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综述

瞩目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站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空坐标,教育承载着固本强基的基础性作用。新时代10年来,特别是全国教育大会召开5年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

2023-09-12

版权所有 © 2016 - 2025 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90536  京ICP备10054422号-1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