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好三堂抗疫思政课

青年是抗疫之战的亲历者和见证人,我们要讲好三堂思政课,帮助青年更好成长,尽快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 上好“爱国课”,厚植青年爱国主义情怀。对新时代中国青年来说,热爱祖国是立身之本、成才之基。爱国主义情怀是一种内化的动力,只有热爱祖国,才能增强社会责任感,才能提升自我认同度,才能拥有健康成长的心理状态。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本质是爱国和爱党、…

2020-03-23

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是相互促进、有机统一的整体。要尊重教育规律、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和各环节。 全员育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

2020-02-29

在磨砺中成长担当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正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面对疫情,在党中央正确领导下,全体中华儿女齐心协力、同舟共济、坚韧不拔、英勇战“疫”,一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已经打响。 中华民族在历史上经历过很多灾情,但总能在灾难中站起来,从未被困难吓倒过。这次疫情,也给青年大学生上了一课,使大家更加深刻地理解谁才是民族的脊梁、谁才是真…

2020-02-27

引导群众正确理性看待疫情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广泛普及科学防护知识,引导群众正确理性看待疫情,增强自我防范意识和防护能力。要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和舆论关注。”贯彻落实这一重要指示,我们在生动讲述防疫抗疫一线感人事迹、讲好中国抗击疫情故事的同时,还要动员相关部门、权威专家和有…

2020-02-26

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了令世人瞩目的经济快速发展的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发展的奇迹不是偶然的,而是有文化原因和制度支撑的。实践证明,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制…

2020-02-18

创新创优高校思政课专题化教学改革

新时代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专题教学思路、专题教学设计、专题教学内容三个方面的创新创优思考与探索,对于全面推进高校思政课专题化教学政策,高质量讲好思政课,打造有政治高度、有思想深度和有实践温度的思政“金课”,推动思政课内涵式建设,发挥思政课关键课程的关键作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以及担当民族…

2020-02-17

新时代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对于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总结近些年道德建设的成绩和经验,准确把握道德建设领域存在的不足和问题,科学分析新时代对公民道德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纲要》进一步明确了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任务,即推动新时代全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一…

2020-02-14

“互联网+”时代提升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微路径”

[摘 要] “互联网+”开辟了“微空间”、创造了“微文化”。互联网搭建了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新平台、创新了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新方法、提供了高校意识形态应对全球化挑战的新机遇。同时,由于微媒体的迅速流行,高校意识形态的传播能力、防御能力、管控能力既面临新的机遇,同时也受到明显挑战。因此,必须从加强“微阵地”平台建设、建立“微空间”治理机制、开发“微时代”…

2020-02-13

思政课要聚焦价值塑造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事关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事关中华民族的千秋伟业。其中,增强思政课教学针对性、科学组织思政课的授课内容、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建设高水平的思政课教师队伍至关重要。 增强思政课教学针对性,应当深入研究课程、研究课堂、研究学生。研究课程,就是要认识到思政课不只是简单的一门课,而是思想方法的传授。思政课教师…

2020-02-05

版权所有 © 2016 - 2025 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90536  京ICP备10054422号-1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